【親子過招1-4:分裂是因為沒有能力理解灰色地帶】
「我是好寶寶,所以我可以得到所有我喜歡的東西!」
「我這麼想要這個玩具,媽咪卻不買給我,一定是因為我是壞寶寶的關係!」
小朋友不明白人同時具有優點跟缺點,於是,只好用「黑白分明」的二分法來區分是非對錯。
蘋果媽媽可以試著心平氣和地對小蘋果說:「不買這個玩具給你,不是因為你是好寶寶還是壞寶寶,單純是因為【這是媽咪的決定】。」
「你偶爾不乖,不代表你就是壞寶寶。可是媽咪希望你能夠常常當好寶寶,乖乖聽媽媽的話。」
父母可嘗試用這種方式親子溝通,然後耐心等待小朋友長大,直到能理解好與壞的模糊界線。
—
進階版:
大人們有時候也會為了自我說服,只好「自我指責」。
「我就是個衰人,不然怎麼會那麼倒霉。」、
「我就是上輩子做太多壞事,不然怎麼要做那麼多還債?」
自我解嘲無妨,這也是種自我安慰。可是從邏輯上來看,好人也會碰上壞事啊!
但有些人,為了心理平衡緣故,居然開始走火入魔,真正相信「自己爛透了」:
「反正我就是爛,就繼續爛下去吧!」例如:覺得自己當個時薪人員,一輩子沒出息,於是灰心喪志。或是工作受挫折、或是工作被人瞧不起等等
他忘了,任何事業都是從基礎開始。
他長期以來都習慣用「分裂」(splitting)的方式來評估眼前的事物,缺乏理解灰色地帶的「耐心」。
於是,即使工作順利,一旦面對挫折,就容易暴怒。真正失敗,就摔癱在地上,覺得自己永遠爬不起來。
以這樣的極端態度看待所有事,是心理保護機制過度偏重「分裂」的緣故。
【幫孩子從小就開始建立「黏合分裂」的能力吧!】
—
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(本篇圖文為作者延伸概念的文字整理,未收錄在本書中)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